在現代信息網絡匯總,光纖通信占據著主導地位,隨著網絡的覆蓋越來越廣泛和通信容量的不斷增加,通信鏈路的提升也是必然的發展,光模塊在光通信網絡中實現著光電信號的轉換,是光纖通信的主要器件之一。但是,我們平時都說光模塊,那么,光模塊的參數有哪些?你知道嗎?接下來帶大家揭秘光模塊的參數。
一、 中心波長
光模塊的工作波長其實是一個范圍,為了方便描述才使用中心波長這個參數。中心波長的單位是納米(nm),一般的中心波長有850nm、1310nm和1550nm,還有CWDM系列的1270nm-1610nm的(間隔20nm)和DWDM系列的1528nm-1623nm(間隔0.8nm或者0.4nm)。
1.850nm(MM,多模,成本低但傳輸距離短,一般只能傳輸500m);
2. 1310nm(SM,單模,傳輸過程中損耗大但色散小,一般用于40km以內的傳輸);
3. 1550nm(SM,單模,傳輸過程中損耗小但色散大,一般用于40km以上的長距離傳輸,最遠可以無中繼直接傳輸120km)。
二、 傳輸速率
傳輸速率是光模塊最基本的參數之一,表示單位時間內傳輸的數據量。常見的傳輸速率包括10G、25G、40G、100G等,隨著技術的發展,還出現了更高的速率,如200G和400G。選擇合適的傳輸速率應根據具體的網絡需求和帶寬要求來確定。
三、 傳輸距離
傳輸距離是指光模塊能夠傳輸信號的最遠距離。不同類型的光模塊適用于不同的傳輸距離范圍。一般可分為短距離(Short Reach)、中距離(Intermediate Reach)和長距離(Long Reach)。在選擇光模塊時,需要明確傳輸距離要求,以確保信號的穩定傳輸。
四、 光纖類型
光模塊需要與特定類型的光纖相匹配。常見的光纖類型包括多模光纖(Multi-Mode Fiber)和單模光纖(Single-Mode Fiber)。多模光纖適用于短距離傳輸,而單模光纖適用于長距離傳輸。因此,在選擇光模塊時,需要根據使用的光纖類型來確定兼容性。
五、 光接口類型
光接口類型指的是光模塊與其他設備之間進行連接的接口。不同的光模塊具有不同的光接口類型,如LC、SC、SFP+等。在選擇光模塊時,需要確保光模塊的光接口類型與目標設備相匹配,以實現正確的連接。
六、 損耗和色散
損耗是光在光纖中傳輸時,由于介質的吸收散射以及泄漏導致的光能量損失,這部分能量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以一定的比率耗散。
色散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在同一介質中傳播時速度不等,從而造成光信號的不同波長成分由于傳輸距離的累積而在不同的時間到達接收端,導致脈沖展寬,進而無法分辨信號值。
一般情況下,1310nm光模塊以0.35dBm/km計算鏈路損耗,1550nm光模塊以0.20dBm/km計算鏈路損耗,色散值的計算非常復雜,一般只作參考。這兩個參數主要用來界定產品的傳輸距離,不同波長、傳輸速率和傳輸距離的光模塊光發射功率和接收靈敏度都會不同。
七、 最大功耗
不同型號參數的模塊功耗是不同的,同型號各品牌也稍有差別。千兆一般1W左右;SFP+萬兆一般1.2-1.5W;XFP萬兆短距1.5-2W,長距3.5W;100G根據封裝不同,一般3.5-9W。
八、 光模塊的使用壽命
國際統一標準,7×24小時不間斷工作5萬小時(相當于5年)。